Die vornehme Dame Kuo-kuo und ihre Schwestern reiten aus, Li Gonglin (1049-1106)

Beauties on an Outing, Li Gonglin (1049-1106)

丽人行, 北宋李公麟 (1049-1106)

Weintöpfe in Shaoxing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darin fermentiert «Shaoxing-Reiswein»

Wine pots with Shaoxing wine in Shaoxing, Province Zhejiang

浙江绍兴装绍兴酒的酒坛

Huangshan, den Gelben Bergen, aufgenommen, Provinz Anhui

Huangshan, the Yellow Mountain in Province Anhui

安徽省境内的黄山

Dorf Zhuge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Zhuge Village in Province Zhejiang

浙江省境内的诸葛村

Jiayuguan, ein altes Festung im Westen der Provinz Gansu

Jiayuguan, an old fort in the west of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境内的嘉峪关,

Chinesische Mauer etwa 150 km von Beijing entfernt

Great Wall,located about 150 kilometers from Beijing

距离北京大约150公里的长城

图书馆

学院图书馆

学院图书馆拥有三千册图书和影像资料。我们热诚邀请所有对此感兴趣的人们来这里阅读和学习.图书馆开放时间为周三和周四14.00–17.00


上海之窗

上海图书馆的“上海之窗” 项目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CBI)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向境外图书馆及藏书机构捐赠由国内出版的图书,全方位地向境外读者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宣传弘扬中国悠久文明与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进展。

上海图书馆自新馆成立以来,就积极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开展广泛的图书互换业务,并建立了图书交换业务的协作关系。从2002年开始,上海图书馆尝试在图书互换业务的基础上,在境外图书馆内设立“上海之窗”。截至2016年10月31日,上海图书馆在全球6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的138家机构开设“上海之窗”,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中国在海外各地开设的孔子学院以及各类专业藏书与研究机构等。上海图书馆已经向这些合作伙伴送出累计93274册图书。

“上海之窗” 的开设旨在弥补境外图书馆中文藏书不足,使海外读者有更多的机会阅读来自中国的最新出版物。来自受赠方的反馈消息表明,这些赠书不仅使当地华人社区读者倍感亲切,亦令海外读者对中国以及上海的风土人情、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此外,“上海之窗” 赠书迎合了海外读者学习中国语言文字、了解中国历史乃至开展学术研究的愿望与需求,因而在当地广受欢迎。

“上海之窗” 赠书题材涵盖中国与上海的古代与当代艺术、经济、人物、哲学、文学、文化与民俗传统、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烹饪艺术、传统中医药学、建筑等;语言版本主要为中文、英文或中英对照,并收录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等文种,以适应不同语言地区读者的需要。所有的图书均采购自近年来国内各家出版社拥有自主版权的出版物。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研究需求,一些以汉学、中国及亚洲近代史、以及该地区当代政治经济研究主题的纯中文出版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合作方的青睐。

“上海之窗” 的合作每期一般为3年。首批赠书一般为500种,此后上海图书馆每年还将增补100种左右。对所有的赠书,上海图书馆均直接或间接提供书目数据,并可在编目方面给予其他支持。

受赠方按照与上海图书馆达成的协议对受赠图书进行管理。“上海之窗” 赠书可在专门的阅览室集中展示,也可以陈列在公共阅览区域所辟的开放书架上,并示以“上海之窗” 的指示标志;如陈列空间有限,则可以分类规则排列,但必须提供在线书目查询以方便读者借阅。受赠图书馆应对赠书进行妥善收藏、分类编目与管理,应有义务对本地读者进行告示,并提供读者阅读和外借这些图书的便利。

受赠图书馆需提交赠书使用的统计数字和分析报告,包括图书的流通量、展示与外借的方式、最受欢迎的图书种类、最感兴趣的读者群等。

近年来,“上海之窗” 项目也成为了上海市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许多境外媒体都对赠书活动进行了积极报道,称“上海之窗” 为“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不仅传递了知识与思想,更凝聚着友谊与情感。”

因在宣传中国文化、服务境外读者方面的重要作用与贡献,“上海之窗” 已经成为上海图书馆乃至上海市的一个外宣品牌,并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外宣项目“银鸽奖”等荣誉。

2007年,“上海之窗” 开通了官方网站,在宣传项目本身、合作伙伴信息的同时进行图书信息管理。2011年,“上海之窗” 网站进行了界面和功能的更新与优化,并新增“上图电子资源”、“上图展览”和“馆际互借”等数字资源与服务系统入口,进一步向全球合作伙伴推广上海图书馆的部分馆藏数字资源与服务。同年,上海图书馆还在新浪开通微博,以快捷、时尚的网络推广方式及时发布各类相关信息、图文报道活动实况、解答读者问题,以此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创新服务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即时关注“上海之窗” 。2016年,“上海之窗”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这是上海图书馆首个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的国际化交流窗口,是馆所外事外宣工作的重要展示,更是“上海之窗”项目服务的一次创新。

为顺应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当代图书馆变革的需求,从2013年开始,“上海之窗”项目开展了创新实践——电子赠书服务。并开通了电子书服务网站(http://windowofshanghai.library.sh.cn/eresources_cn.html)。自网站开通以来,上海图书馆根据合作伙伴的使用需求和项目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电子赠书的内容和品种。目前,该网站总计提供10059种电子书、227种工具书、30种报纸,以及7563种中国数字化期刊,拥有IP认证和授权账号两种登录方式。全新的电子赠书服务旨在让海外读者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阅读到来自中国的最新出版物,并享受中国最先进的电子阅读体验。自此,“上海之窗”的赠书范畴包含了纸质和电子两大种类。

今后,“上海之窗” 将努力走进更多海外读者中去,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和维护。上海图书馆也将借助项目所构建的世界性的图书馆网络,在图书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拓展其他业务的合作模式。